深观察丨“大米危机”撼动日本政坛
深观察丨“大米危机”撼动日本政坛
深观察丨“大米危机”撼动日本政坛自去年夏天至今,日本大米(dàmǐ)价格(jiàgé)持续大幅走高。如今,很多日本人要么被迫缩减大米消费量,要么干脆放弃将大米作为长期以来的第一主食(zhǔshí)。
米价飞涨不仅暴露出日本农业政策(zhèngcè)的弊端,更是直接影响着将(jiāng)于7月举行的日本国会参议院选举。
而这场选举,被日本媒体普遍称作是对石破茂(shípòmào)内阁的“生死审判”。
究竟(jiūjìng)是谁在抬高日本米价?
日本总务省近日公布的4月消费者(xiāofèizhě)物价指数显示,大米价格已较(yǐjiào)去年同期暴涨98.4%,创下1971年以来的最大涨幅。
△日本广播协会报道截图
自去年夏天至今,日本大米(dàmǐ)价格(jiàgé)持续大幅走高。如今,很多日本人要么被迫缩减大米消费量,要么干脆放弃将大米作为长期以来的第一主食(zhǔshí)。
米价飞涨不仅暴露出日本农业政策(zhèngcè)的弊端,更是直接影响着将(jiāng)于7月举行的日本国会参议院选举。
而这场选举,被日本媒体普遍称作是对石破茂(shípòmào)内阁的“生死审判”。
究竟(jiūjìng)是谁在抬高日本米价?
日本总务省近日公布的4月消费者(xiāofèizhě)物价指数显示,大米价格已较(yǐjiào)去年同期暴涨98.4%,创下1971年以来的最大涨幅。

3月以来(yǐlái),日本农林水产省已向(xiàng)市场投放过四批储备米,希望平抑米价。
投放完毕后,日本政府的储备米总量从一年前的约91万吨急速减少到约30万吨,但超过(chāoguò)60万吨的投放收益甚微,担心“断米(duànmǐ)”的恐惧情绪(qíngxù)仍旧弥漫日本社会。

日本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6日表示,如果投放所有(suǒyǒu)储备(chǔbèi)米仍不能有效遏制米价上涨,从国外紧急进口大米“也将成为选项之一”。
同一天,日本首相石破茂(shípòmào)也表示,如果储备米(mǐ)耗尽,不排除紧急进口大米的可能性。

此言一出,立即引发舆论热议(rèyì)。
要知道,日本(rìběn)数十年来一直以保护农民利益之名,严格限制大米进口量。在1995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,日本曾对进口大米征收高达778%的(de)关税(guānshuì),入世后逐渐降至目前的227%。
如果进口大米成真,意味着大米作为(zuòwéi)日本稳定国产主粮的地位将被(bèi)动摇。
对于米价的持续上涨,日本政府给出的理由包括气候变化导致(dǎozhì)自然灾害频发、人口老龄化导致农业劳动力不足、民众囤积大米导致需求激增等(děng)。甚至“赴日外国游客数量大增”也成了(le)日本大米不够吃的原因(yuányīn)之一。

然而,这些(zhèxiē)说法都难以令人信服。
日本(rìběn)经济界(jīngjìjiè)人士分析认为,米价飙升的(de)(de)根本原因(gēnběnyuányīn)之一就在于日本实行了数十年的不合理农业政策。除长期限制大米进口外,日本政府在国内还推行旨在维持米价的“减产政策”。为此,日本农林水产省近年来一直向改种其他农作物的农民发放补贴,日本大米年产量也因此被控制在700万吨以下。
日本财务省前官员高桥洋一直言,“米荒”的(de)出现就是(jiùshì)减产政策捣的鬼。
“政府一直在(zài)减少供给,一旦需求增加,价格就涨上去了。也就是说,减产政策的本质(běnzhì)就是默许价格上涨。”

还有日本媒体指出,政府多次放粮却都无法平抑(píngyì)米价,最主要的原因是政府投放的储备米难以(nányǐ)进入市场,而是被(bèi)日本农业协同工会(日本农协)有意囤积。
据悉,日本农协(nóngxié)通过竞标机制收购90%至95%的政府储备米,并由此进行实质性垄断(lǒngduàn),以便主导米价。正因如此,日本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5月(yuè)下旬表示,政府计划直接将储备米卖给零售商(língshòushāng),而不是像之前那样拍卖给中间商。

石破茂政府面临“民意(mínyì)大考”
在日本,大米往往牵动政局(zhèngjú)走向。
早在1918年,日本米价飙升就曾引发(yǐnfā)骚乱(sāoluàn),最终导致政府垮台。而就在上个月,日本政坛刚刚发生因大米引发的人事变动。
面对严重米荒(mǐhuāng)和持续暴涨(bàozhǎng)的米价,时任农林水产大臣江藤拓5月18日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却称:“我(wǒ)从未买过米,因为支持者送给我很多米,我家里米多到可以开店售卖了。”
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